lilac2891 发表于 2018-9-28 10:42:11

高血压脑出血左脑受压变窄,怎么办

高血压脑出血左脑受压变窄,怎么办

李博士 发表于 2018-9-29 10:17:04

是否影响中线结构,引发脑疝。
去骨瓣减压

李大夫 发表于 2018-9-29 10:20:08

去骨瓣减压术是既往应用于治疗重型颅脑创伤难治性颅高压、脱水利尿等降颅压无效病人所采取挽救生命的最后手段和有效步骤,但是随着神经外科理念的更新和对手术的认识,逐步应用于神经外科所有难治性颅高压、脱水利尿等降颅压无效病人缓解颅内压力的一种有效措施。该术式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和缩短在重症监护室的治疗时间,但不能改善病人预后。所以我们要说的该手术也是在挽救病人生命时外科医生所采取的最后的措施,如果此方法无效,那就真没有办法了。

李大夫 发表于 2018-9-29 10:22:07

所以,当脑出血、广泛脑挫裂伤、严重脑水肿、大面积脑梗死、弥漫性脑肿胀、脑肿瘤等病理现象,当其增加体积超过颅腔代偿容积后,即可出现高颅压症。颅内压不断持续升高,则可引起脑血流量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加重了脑水肿,使脑组织体积增加,颅内压更上升,可使脑组织移位形成脑疝,终致脑干受压造成呼吸、循环中枢衰竭而死亡。

王医生 发表于 2018-9-29 10:42:40

循证医学对证据有其严格的选择和评价,然而,循证医学的局限性也恰恰来自证据的选择和评价。循证医学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的方法论,RCT被视为最高级证据,但是,正是严格的入选标准将一部分患者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而这部分患者也是真实的存在。于是,所谓最佳证据其实只是来自患者群体的整体的一部分,那些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事先已经被排除在外了,而入选标准是人为设定的。同时,循证医学对证据的分级方法严重低估了个案的价值,而事实上,个案是临床证据的最基本元素,在实际工作中对我们认识和处理疾病的帮助是不容忽视的。对研究对象的严格筛选和对个案的轻视已成为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缺陷。疾病的自然史和病理机制理应是临床决策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疾病的自然史和病理机制的了解,我们只能借助于个案和实验室研究。此外,由于患者和疾病的个体化(即多样性),每个新的病例都有可能与原先的证据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临床指南的时效性和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临床指南一经发布,就自带着对其普遍性的高估,因为相对于仍在不断地扩充和更新的证据,指南已经“静止”。好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第四版指南提出了“Living Guideline”的概念,明确指出:“不会再出第五版,而是会持续跟踪文献、证据的变化和进展,并及时对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更新”。此外,第四版指南对证据的评价方法也有所变化,不再像以往拘泥于某一条证据的级别,而是从整体上对证据的质量做出评价。这都是针对当前循证医学所存在的问题做出的改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血压脑出血左脑受压变窄,怎么办